|
新闻热线:7122273 传媒中心:7557169 广告咨询:7131517 百姓新闻:3311619 |
|
|
|
|
|
时光荏苒,潮起潮落,经久不衰的是东港广播。 风雨兼程,伴着东港发展的足迹,她迎来了60年华诞。 1950年,县文化馆内设收音站,一部电子管五灯收音机,专门用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辽东省新华广播电台重要的记录新闻,为县委领导传递信息。在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作东港广播的起点,因为还不具备发布新闻的媒体功能特征。 1952年,东港的新闻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当时县百货批发部西厢房,县人民文化馆广播站对外广播,大东镇主要街道、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安装80余只舌簧喇叭,一个新型的大众传媒诞生了!
广播的优势在于传播快捷,声情并茂,便于受众接受。人民广播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蓬勃的生机展示腾飞的态势。 1956年3月,东沟县有线广播站建立,一部300瓦扩音机,广播电话共用线路200公里,终端广播喇叭1000余只。 1969年末,广播专用线路达到6885公里。到1975年统计,238个村级广播放大站建成,拥有终端喇叭9.1万只,广播成为县内传播信息主渠道。 1987年1月,经国家广电部批准,东沟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丹东地区第一家县级电台开始播音。1993年8月20日,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呼号遂改为东港人民广播电台。发射功率由最初的100瓦增至500瓦。播出时间每天3次6小时,2000年改为每天2次11小时25分,2001年实现全天1次播音16小时。
2004年西部频点FM101.1兆赫启动。 2006年完成广播数字化播出转换。 2007年新农村广播开播,成为省内首家县级对农专业化频点。 2011年交通生活广播开通。全天各频点累计播出42小时。 传播手段经历了广播电话共用线路传播、专线与电力零线结合传播、载波与专线结合传播、有线与无线混合覆盖、无线全覆盖。 纵观60年东港广播的发展史,她有起步阶段倍受青睐的娇媚,也有被谬误冷却为冰一般失望的年代。有做“传媒老大”的自豪,也有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但不容质疑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展现的是奔腾呼啸的英姿。
东港广播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于改革。 建站初期,编制3人,转播中央、省市台新闻、专题、文艺类节目。1956年开办15分钟的“东沟新闻”和天气预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编播人员增至8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明确了广播是党的宣传工具,发挥喉舌功能,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宣传方向上,坚持人民广播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在宣传口径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方针上,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在宣传原则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对“广播体”的探讨、广播特点的发挥,提升了宣传质量。“窄播化”、“对象感”的实施,为专题类节目推出铺平了道路。增加了15分钟专题,内容为“农民之友”、“职工生活”、“技术顾问”、“致富经验园地”、“民兵之友”、“听众信箱”等。自办文艺节目一小时。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采用大板块内容组合节目形态、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电话参与、在公共场所直播,被定义为“珠江模式”推广至全国。“在珠江模式”的影响下,东港电台节目改革力度逐步加大。1993年8月成功举办了撤县建市现场直播,产生了轰动效应。1994年1月,录播板块节目“大周末特别节目”问世。1997年5月20日,第一档主持人直播节目“东港你好”开通。同年6月28日举办的“迎回归 庆七一 颂中华”大型现场直播、1999年9月28日的建国50周年现场报道“花海歌潮咏东港”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新世纪,东港广播以跨越式的步伐向前迈进。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受众需求为目标,以广播的特长为平台,每年都有新套路。户外直播经常化,大型宣传活动年年有,在有作为中赢得地位。2010年成功策划并组织了东港市第八届海鲜节现场宣传活动,全国12家省市电台参与直播;2011年又承担了组织策划东港市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和中国第六届草莓文化节演出活动,2012年,策划承办建团9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赢得广泛赞誉。 东港电台作为唯一的县级电台,2008年加入全国农村广播联盟,实现广播资源共享。1979年全国首次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截止2011年的32年间,东港电台有152件作品获国家和省市奖。
在东港广播的发展进程中,倾注了历届东港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广电局的关爱。在宣传上,市委(县委)主管领导亲自部署重大主题宣传,宣传部长亲自主持宣传例会,确定阶段性宣传重点;在事业建设上,为强力推进有线传播阶段农村广播的普及与发展,主管市长(县长)亲自率队召开现场会。在经费调剂上,尽量满足发展需要。1997年撤站建台,政府一次性投资,设备全部更新。第一档直播节目“东港你好”开通前,十万元专项设备款先期到位。 东港广播50年台庆,时任市委书记汤毅到场发表祝词。 为祝贺电台节目改革,时任市委副书记王春兰、副市长程绍礼、宣传部长孙世富亲自走进直播间。 西部频点开通,时任宣传部长杨光亲临现场讲话。 《行风热线》开播后,几任纪委书记极为重视,2012年,书记滕飞一上任即与节目组座谈共商发展。 东港电台的发展,东港广电局历届领导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东港广播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她植根于群众的沃土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广播节目具备了无限的生命力;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广播节目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01年至今,东港电台免费开通供求热线,为听众义务传递信息4万余条。 2003年以来,东港电台开通表达群众诉求的热线,跟踪报道热点问题,使数千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以解决,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006年以来,每年组织司机开展爱心送考活动,成为东港一道亮丽的爱心风景线。 2011年以来,东港电台开通爱心热线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2012年汛期,小甸子镇遭遇洪灾,电台利用户外直播募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 自筹经费,帮助8个村完成120只高音扬声器覆盖,为农村蔬菜大棚送调频音箱和收音机六千多个。
“ 办爱心广播,做责任媒体”,这是东港电台人的共识。 上个世纪末,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出租车群体的形成,东港电台司机节目顺势而生,先后开办《司机俱乐部》、《司机你好》等直播节目。如今,东港机动车以惊人的速度逐年激增, 2011年,交通生活广播正式开播,成为促进这片移动“经济” 快速和谐发展的新动力,为东港市交通服务管理提供了最直接的宣传阵地。 服务受众是媒体的基本原则。1997年7月,伴随东港广播直播节目的开播,《热线八九帮你办》喊出了第一声稚嫩的声音。15年过去了,电台热线由2部增加到6部,《热线八九帮你办》也成为八方群众供求买卖、用工求职、生活咨询的最便捷的方式。
2003年6月,第一家职能部门率先走进电台直播间,受理群众咨询建议投诉。2006年1月开始,行风热线天天开通。行风热线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社会舆论的晴雨表,促进行风政风的催化剂。品牌节目带动的品牌效应,让广播更加自信! 从2005年一部“爱心热线”的公布到2011年一档“爱在身边”节目的开播,每一次爱心的呈现,都是责任媒体的又一次升华。奉献,广播人每一次都率先垂范。 《东港新闻》如今枝繁叶茂!从10分钟的录制节目开始,如今,《新闻大嘴巴》、《今日最关注》、《记者在现场》、《记者有话说》、《百姓说新闻》正在成长、成熟。 2007年,省内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辽宁首家县级对农广播正式开播”的消息——当年6月,新农村广播的呼号在东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响亮喊出。此后,“东港广播乡村行”送文艺、送科技、送信息活动持续至今;此后,“直播到农家”大型采风活动先后派出各路记者深入各个乡镇;此后,《金农热线》、《金土地》、《咱村也有文艺人》等对农广播在农村大地响起。向农村发展,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与呼,是东港广播新的职责所在。 70年代、80年代广播的辉煌早已是历史;一枝独秀的时代早已过去——东港广播人绝不会把历史背在肩上!60年是起点是源头,是传统的荣光和作风的延续,是“电台精神”代代传承。 今天,我们将重新起航。岁月有声,声声传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