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7122273 传媒中心:7557169 广告咨询:7131517 百姓新闻:3311619 |
|
|
|
|
|
|
姜宏 |
一亩三分地——花生种植技术 |
IP:175.165.29.248 | 发布时间:2013/6/19 22:19:22 |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为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又名落花生、长生果、长生果、地豆、落花参、落地松、成寿果、番豆无花果、地果、唐人豆。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一、生物形态特征
花生的品种类型很多,以生育期来分,有早熟种(100天以下)、晚熟种(160天以上)、中熟种(130-160天);以荚果大小来分,有大花生(百仁重80克以上);中粒型(百仁重50-80克);小花生(百仁重50克以下);根据花生的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等又可分为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龙生型四种类型。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公分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
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
叶互生,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公分。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
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
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休眠期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二、对环境条件需求
1、温度
花生需较高热量, 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
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温度有所不同。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 平均气温在25℃以下时,出苗期所需要天数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超过25℃时,便不再显著缩短。气温对苗期的长短和幼苗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苗期气温越高,叶片出生速度及花芽分化越快,出苗至开花的时间就缩短,幼苗期日均温度20℃时,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470℃左右。开花下针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花针期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2-24℃,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570℃左右。在这一范围内,温度越高,开花数越多。当日均温度低于21℃时,或超过30℃时,开花数减少,尤其是受精受到严重影响,成针率显著降低。结荚期日平均气温以24-26℃为宜,需0℃以上的活动积温900-1000℃。饱果成熟期日平均温度以20-25度为宜,需0度以上活动积温1000度以上。
2、水分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约需水 225公斤。
花生播种最适宜的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花生种子至少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本身干重40-60%的水分才能开始萌动,从发芽到出苗需要吸收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所以种子发芽要求的水分低限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在这种情况下,吸水、萌芽慢,发芽后,根生长很慢,胚轴的伸长更慢,并常出现落干现象。在土壤水分过多时,由于氧气不足,影响种子呼吸,尤其是在低温或者种子生活力较弱的情况下,发芽率降低。
幼苗期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如土壤水分不足,能延迟花芽分化,从面延迟开花,低于40%根系生长受阻,幼苗生长缓慢,明显影响花芽分化;若土壤水分高于最大持水量的70%,同样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生长瘦弱,节间伸长,结果率降低。据测试,幼苗期每亩(667平方米)耗水量约29立方米,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9%左右。
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据测定:每亩(667平方米)耗水量为80立方米左右,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0%。土壤干旱,影响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也影响开花,甚至使开花中断,干旱板结的土壤常使果针不能入土。此期间南方多雨地区则要注意,当土壤含水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时,会造成茎叶徒长,开花减少,甚至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
结荚期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荚果的发育影响很大,每亩(667平方米)耗水量约80立方米。
据统计:苗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左右,花针期70%左右,结荚期60%左右,饱果期50%左右较为适宜。
3、日照
花生属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在幼苗期光照时数180小时。开花下针期,对光照反应很敏感。光照弱主茎增长快,分枝少,盛花期延迟。良好的光照,可使节间短,分枝多,生长健壮,花芽分化良好。据统计,开花下针期需要的光照时数约175小时。结荚期光照时数为280小时。饱果成熟期光照时数400小时以上。
4、土壤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但以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为适宜,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对微酸性土壤亦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酸性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
5、养分
花生耐瘠能力较强,施用少量肥料可获得相当产量。但要迅速提高花生单产,科学施肥是基本措施之一。
据对花生营养元素要求及吸收动态的研究结果,每亩(667平方米)产花生266.5-290公斤左右时, 需要吸收氮素(N)16.01-19.46公斤,磷素(P2O5)3.38-3.89公斤,钾素(K2O)7.8-10.24公斤。每产100公斤荚果约吸收氮(N)5-7公斤,磷(P2O5)1.3-1.4公斤,钾(K2O)2.9-3.5公斤,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氮>钾>磷>钙。据研究亩(667平方米)产150公斤左右花生的根瘤菌,每亩(667平方米)可固氮5-7.5公斤,相当于硫铵25-37.5公斤。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花生器官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仅能向上运输,很少能转运供应荚果发育。为了使果针和荚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钙,宜撒施在结荚区的土壤中。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
6、根瘤菌生长环境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三、选地整地
1、选地:花生不耐连作,重茬花生表现棵小叶黄早落路叶、病虫多、果少果小。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早轮作对防治花生枯萎病(包括青枯病、冠腐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荚,良好的花生田应耕作层深厚、结荚层疏松、肥力较高等基本条件。
据测定:耕作层厚度一般为30公分,上部结荚层厚度一般为10公分的松软土层,有利果针入土结荚。
2、整地:花生是深根作物,整地做到二犁二耙,适当加深耕作层,使其达到平整、疏松、细碎、平整、无杂草。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最好在冬秋耕的基础上,早顶凌耙地,以利蓄水保墒,提高地温。耕翻深度一般冬耕26-33公分,春耕14-17公分为宜。
四、施足基肥
花生基肥施用量一般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一般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为主,配合过磷酸钙与无机复合肥料,有条件的最好使用优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基肥的氮、磷、钾可按1:1:2的比例施用。
第一次犁耙后,一般亩(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海状元”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12-6-12含量)40公斤;农家肥用量不足时应使用“海状元”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12-6-12含量)80-120公斤,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犁耙。对酸性壤土,可撒施适量石灰。
重茬严重的田块,每亩(667平方米)应使用“海状元”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或“海状元”重茬剂10-20公斤,在播种时集中作盖种肥,以利防治病害、促根保苗、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五、种子处理
1、播前晒种选种
播种前带壳晒种l-2天,最好在土晒场上晒,以免高温损伤种子。剥壳应在播种前 l-2天,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剥壳后应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余下饱满的种子按大小分成两级,饱满大粒的作为一级,其余的作为二级。据试验:一级种子(每100粒重90克)比二级种子(每100粒重70克)增产8.9%。
2、药剂拌种
播种时,每亩(667平方米)种子使用“海状元”育苗菌剂500克或“海状元”微生物菌肥1公斤进行拌种,先将花生种沥水弄湿,然后将菌剂或菌肥均匀撒入,并轻轻翻动,使花生种都均匀沾上,稍晾即可。若是催芽的花生种,可先催芽后再使用“海状元”育苗菌剂或“海状元”微生物菌肥进行拌种。
拌种后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促根壮苗,防止或减轻病害发生,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3、催芽
花生催芽是确保全苗的一项有效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目前各地推广的方法有土炕催芽、沙床催芽和室内催芽三种。可根据花生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灵活掌握。机播可不催芽。
浸种催芽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分级选种、浸种,才能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二是种子刚浸入温水内,种皮呈皱皮时,不要翻动,以免掉皮。三是催芽不要过长,以刚“露白”为宜。四是催芽后遇雨不能播种时,应将种子摊在阴凉处,抑制芽的生长。
六、作畦播种覆膜
1、作畦
采用窄畦、高畦是确保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田花生畦宽一般在132-165公分 (含畦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缩至118.8-132公分。畦高16.5-26.4公分。畦沟以33-39.6公分为宜。窄畦高畦有利排水,提高发芽率。旱坡地,宜采用畦宽198-264公分,畦高13.2-16.5公分的规格。采用垄作也有利于排灌、田间管理、提高土温及通风透光。
地膜覆盖栽培的,按膜的宽度作畦,若膜宽150公分,则畦宽亦应为150公分,其中畦沟为25-30公分,畦面宽120-125公分。
田土施肥整平后作畦整细整平后准备播种。
2、播种
播种前先要确定花生行、穴距,原则是根据花生品种与田块肥力状况,做到既要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又要便于行间、株间通风透光。为便于田间中耕,一般行距不应小于25-35公分;在肥力高的田块,中后期通风透光的矛盾较大,在缩小密度的同时,应适当放宽行距(或宽窄行),但穴距一般不小于16.5公分。目前花生行距一般33-53公分。350-400公斤的高产田,行距多为46-52.8公分,少数为59.4公分。
花生的播种方式有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宽窄行、宽行窄株等。一般每穴播种2-3粒,播种深度以16-17公分为宜;
地膜栽培播期较露地花生提前10-15天播种,播种深度为3公分,用150公分宽的地膜每畦种四行,行距25公分,穴距12-25公分,每穴播种2粒,亩(667平方米)播2-2.5万粒,然后将种沟摊平。播种后,亩(667平方米)用50%乙草胺乳油或25%恶草乳油150毫升兑水100公斤均匀喷洒,随即平展地盖于畦面,将膜四周压严,以达到保湿、保温、保肥灭草的目的。
3、覆膜
覆膜的方式分两种:一是先播种后覆膜方式,即出苗开膜孔后要在孔周围盖一把土;二是先覆膜后播种方式,即在播后压实时在膜孔上盖土。
七、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应根据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特点进行管理,一般分为播种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五个生育期。
1、出苗期:
花生一般播种10天左右就能顶土出苗,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种子发芽出苗期。
(1)花生出苗后要及时开孔放苗,盖土引苗。先播种后覆膜的花生在顶土(刚见绿叶)时,就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并且要做到一次成功,切不可等待幼苗全出土再放苗,更不可出一棵放一棵。花生出苗2片复叶以上还没有放苗的,一定要迅速开孔放苗,以上午9时前完成为宜。开孔放苗的方法是:用3个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苗穴上方将薄膜开一个圆孔,孔径4.5-5公分,随即在膜上再盖3-5公分厚的湿土压实。这样除可增温保暖、保墒,还能起到避光引苗出土的作用,并能及早促放第一侧枝,收到自然清棵的效果。
(2)适时清墩,扣出侧枝。先覆膜后打孔播种的花生在出苗后有2片真叶展叶的,应及时清理膜孔上过多的土墩。因为花生主茎有2片真叶时,第一侧枝已出现,而且茎枝基部节位已开始花芽分化,如果膜孔被过多的土壤覆盖,会影响其发育。尤其是先覆膜后打孔播种的,如遇大雨,压膜孔的土墩就会结块,影响花生顶土出苗。应及时疏松膜孔上过多的土块,并注意盖严膜孔,以免影响增温保墒效果。
(3)适时直苗,及时补种。结合开膜孔和清理膜孔土墩,进行查苗补种。如果发现有的播孔没有顶土出苗,应随即将准备好的大粒催芽种子或芽苗补种上。尽量缩短两次播种之间的时间差距,力争覆膜花生出苗齐、全、匀、壮。
2、幼苗期
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开放,为幼苗期,或称苗期。这时侧枝分生,根系伸长,花芽分化。幼苗出土后,主茎第1-3片真叶相继出生,在第3或4叶出生后,叶片出生速度明显变慢,到始花时,主茎上一般有7-9个真叶,发育较好的植株一般可有5-6条分枝。花芽在侧枝发育同时,陆续分化,在植株团棵时,主茎可入土50-70公分,并可形成100多条侧枝和许多二次枝根,此后,转向二、三次侧根的形成伸长。
(1)花生幼苗主茎有4片真叶时,要注意检查,将在膜下的侧枝抠出来。第一对侧枝是花生的主要结果枝,在膜下时间久了,会影响其早生快发,降低结实能力,造成减产。因此,必须及时抠出膜下侧枝。
(2)花生苗期肥水失调,容易形成小老苗,对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都不利。因此,苗期3-5叶期每亩(667平方米)施用“海状元”海藻粉状肥5-10公斤或叶面喷施“海状元818”广谱叶面肥800倍液,对促进分枝早发壮旺和增加花、荚数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3、开花下针期
从50%的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的幼苗,为开花下针期。
(1)注意防旱抗涝。
(2)根际追肥:开花15天左右,结合深耥培土追肥,每亩(667平方米)追施“海状元”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6-12含量)10-15公斤。
(3)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叶面喷施一次“海状元818”花果丰800倍液或甲壳锌硼镁800倍液,提高结荚率。两次喷施间隔期不少于7天。
(4)如茎叶旺长,可在盛花期、下针期分别使用“海状元818”控旺800倍液叶面喷施进行抑制。
4、结荚期
从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定型饱果,为结荚期,这时,大批果针入土结实,总果数接近全部形成,果重显著增长,增长量达最后果重的50%,营养生长达到盛期,并逐渐转向衰退。
(1)注意防旱抗涝。
(2)使用“澳洛珈”高钾海藻精1500倍液加“海状元818”稀土钙800-1000倍液
混合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一次。
(3)喷施“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进行防止病害发生,7-10天一次。
(4) 花生心叶黄白失绿时,叶面喷施“海状元818”绿的快800倍液进行调理。
5、饱果成熟期
从50%的植株出现定型饱果到荚果饱满成熟收获,为饱果成熟期,也称饱果期。
(1)如遇到干旱或低温,饱果率下降。应注意遇旱浇水,浇后划锄,提高地温和饱果率。
(2)使用“澳洛珈”高钾海藻精1500倍液加“海状元818”稀土钙800-1000倍液
混合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一次。
(3)喷施“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进行防止病害发生,7-10天一次。
(4) 花生心叶黄白失绿时,叶面喷施“海状元818”绿的快800倍液进行调理。
八、病虫害防治
1、花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又叫花生倒秧病、花生枯萎病。从花生出苗到成熟都可发生,危害花生子叶、根和茎,以根颈部和茎基部受害最重。重病地块,花生种仁发芽后出苗前就可感病,造成成烂种。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受害子叶变黑褐色干腐状,并可沿子叶柄侵入根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的不规则病班,然后病斑向四周扩展,包围茎基部,使茎基部呈黑褐色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叶片下垂,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1) 选用无菌或带菌率低的花生作种子;
(2) 种子处理:
晒种:在花生播种前,选晴好天气,将作种的花果晒1-2天后剥壳。
拌种:使用“海状元”育苗菌剂500克或“海状元”微生物菌肥1公斤进行拌种或“澳洛珈”海藻精30克,先将花生种沥水弄湿,然后将菌剂或菌肥均匀撒入,并轻轻翻动,使花生种都均匀沾上,稍晾即可。
(3)使用菌剂、菌肥
每亩(667平方米)应使用“海状元”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或“海状元”重茬剂10-20公斤,在播种时集中作盖种肥,以利防治病害、促根保苗、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4) 生长期喷药防治
在花生苗期或生长中后期,喷施“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进行防止病害发生,7-10天一次。田间零星发病时可与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混合喷施花生植株基部。
2、花生叶斑病
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统称为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生育中后期的主要病害。花生发病后,叶片提早脱落、未老先衰,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病年份减产30%以上。这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
(1)黑斑病
病斑初以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正反两面均为黑褐色或黑色,
有淡黄色晕圈,最大特点是病斑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粒,并呈轮放状排列;
(2)褐斑病
初期症状和黑斑病相似,后扩大成比黑斑病稍大的圆形或不规划病斑,正面红褐色
或紫褐色,有明显黄色晕圈,背面色浅,黄褐色。与黑斑病相比最大的特征是子座即黑色小斑点很小,分布在病斑的正面,不明显,且无轮纹。
防治方法
在花生生育中后期使用“海状元818”植物卫士800倍液与“澳洛珈”高钾海藻精1500倍液混合叶面喷施,5-7天一次。无论防病效果还是增产效果,都比单用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好。
九、适时收获。
适当延期收获是提高花生产量的简单方法(花生生长后,每延长一天收获,每亩可增产荚果3-5公斤),花后85-90天为收获适期,过迟收获易造成烂荚、芽荚、落荚反而减产。
|
|
|
|
|
|
|